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公路绿化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03 05:49:0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3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公路绿化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琼府办〔2007〕44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公路绿化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公路绿化管理暂行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海南省公路绿化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公路绿化建设与管理,绿化美化公路环境,丰富生态公路景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的绿化与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绿化工作的领导,把公路绿化纳入公路建设发展计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第四条 在公路绿化建设和研究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五条 公路绿化实行分级负责、市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高速公路隔离栅内及国道、省道、县道公路水沟外缘2米内的平台(以下简称2米内的公路平台)绿化及树木,由公路部门负责种植和管护;2米外的公路林建设由市、县政府负责,各级林业、公路、国土、农业、电力、通信等有关部门及沿途乡镇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公路的绿化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 公路绿化建设应当以防风固土、改善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公路绿化实行带、网、片、点相结合,乔、灌、草多树种相结合,使生态、景观和经济三位融成一体;应当选择具有生态、景观和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速生树种和竹类为主;应当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建设主副林带,形成多层覆盖,提高防护效能。

第七条 公路绿化应当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尽量体现原生态,有林路段尽量保留,突出当地植物生态与景观特色,按照下列标准和要求建设:

(一)公路绿化区域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的建筑控制区的最小间距,即公路水沟外缘起向外拓展,高速公路不少于25米、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的土地为公路绿化范围。但公路绿化建设用地要结合实际,在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及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规划使用,宜宽则宽,宜窄则窄。

(二)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一级公路的绿化,应当栽植花卉、灌木或者草皮为主。

(三)混合交通的公路绿化,按行列式栽植乔木或者灌木, 2米内的公路平台以花草灌木为主,2米外以乔木为主。

(四)为提高绿化质量,有条件的地段应当机耕全垦,施足基肥,并将原留下的树桩挖除干净。其要求是:2米内的公路平台由公路部门根据地形种植草皮或者灌木等耐旱植物;2米以外前两排宜种植抗风抗旱能力强的树种为主,其余的公路林用地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木或者速生丰产林。

(五)公路林种植时,应当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附近种植的公路林必须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要求。

  第八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应当将绿化纳入工程规划,列入工程概算,并与新建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第九条 更新公路林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先国道和省道,后县道和乡道,先选断带、宽度不够路段,后选过老须更新路段,分期分段推进。

  第十条 公路绿化属于公路分局原种植的公路林,其产权仍属公路分局。新拓宽种植的林木实行谁造林谁收益,共同造林收益按比例分成的政策。积极推行公司、农户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公路林带建设。

  第十一条 公路绿化资金的来源:

(一)列入年度计划的公路绿化专项经费;

(二)各级人民政府对公路绿化的专项拨款;

(三)参与共同投资的承包商支付的费用;

(四)公路行道树更新采伐、间伐所得收益。

  第十二条 根据公路行道树的衰老情况,可以依照下列规定报经批准后更新间伐:

(一)2米内公路平台需更新间伐林木的,由市、县公路分局批准,并到林业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二)2米外的公路绿化区域需更新间伐路树的,由当地林业部门批准并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报当地公路分局备案。

  第十三条 因战备、支前、救灾、抢险、危树清理等特殊需要,可以对公路行道树先行砍伐,但事后30天内,必须将采伐林木情况报告当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公路部门。

  第十四条 因改建或者加宽公路需要采伐原有行道树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改建或者加宽公路的等级和工程设计,一次或者分次向公路分局和当地林业部门提出采伐计划,经批准领取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

  第十五条 经批准对公路行道树进行更新采伐和更新间伐的收益 ,应当按照下列原则进行分配:

(一)集体或者农户栽植并管护的,收益全部归集体或者农户;

(二)单位、集体或者农户栽植移交公路分局管护的,收益由双方协商确定分配比例;

(三)公路分局栽植并管护的,收益全部归公路分局。公路分局所得收益金中,70%作为公路绿化建设专用资金,30%作为绿化管理经费。

  第十六条 为确保安全,无论是公路林的砍伐,还是种植施工,都要设置施工警告标志,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十七条 对盗伐、滥伐公路行道树或者其他破坏公路绿化行为进行举报的,由市、县公路分局或者林业局给予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盗伐、滥伐公路行道树或者破坏其他公路绿化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公路或者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县级以上公路或者林业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电力或者通信设施涉及公路行道树栽植、砍伐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国务院关于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的决议


(1957年8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通过)

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决议:批准国务院关于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国务院命令(1957年8月)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业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57年8月1日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现在予以公布。

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1957年8月2日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办法


(1957年8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 1957年8月2日国务院命令公布)

第一条 国外侨胞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一向有捐资在祖国兴办学校的优良传统。为了进一步鼓励华侨在国内兴办学校,发展文教事业,满足广大华侨子女求学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华侨兴办学校,由创办人提出建校计划、筹足开办经费并且确定经常费的来源,报请当地市、县人民委员会批准或者转请上级人民委员会批准。
第三条 华侨兴办的学校(以下简称侨校)名称由创办人自定。需要新校址的,由创办人提出意见,依照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经当地市、县人民委员会核定,划拨地基。当地人民委员会和国营建筑公司应该把它做为公共事业给予协助,解决它的建筑材料和施工等困难。
第四条 侨校应该与公立学校同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法令,并且接受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第五条 侨校设立校董会监督校务,负责筹措学校经费,保管学校基金,审核预决算,并且与捐款人保持联系。
第六条 侨校校长由创办人或者校董会提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任免,或者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征得创办人或者校董会同意后任免。
校长应该定期向校董会报告工作。
第七条 侨校教职员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调配,但是创办人或者校董会也可以向学校推荐。
教职员的政治待遇与公立学校相同。
第八条 侨校可以征收学杂费,以补经费的不足。
第九条 侨校对侨眷子女和华侨学生入学应该予以优先录取,但是对非侨眷子女也应该按适当比例招收。
第十条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各级人民委员会应该积极鼓励支持,并且予以指导和协助;对于侨校,不得任意停办、接办或者更改校名。
第十一条 华侨捐资兴办学校卓有成绩的,各级人民委员会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日起施行。




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决定

河北省邯郸市人大常委会


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1年11月2日邯郸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2年3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邯郸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议案,会议认为,《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自1996年1月实施以来,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鉴于国务院对国家原《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78号令)已做了较大修改,并以国务院第305号令重新颁布,于200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行。为了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确保国务院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在我市顺利实施,会议决定废止《邯郸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