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南京市就业培训暂行办法

时间:2024-07-23 03:03:57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74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京市就业培训暂行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劳动局


南京市就业培训暂行办法
市劳动局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先培训,后就业”的方针,统筹安排我市社会劳动力就业前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事业单位新增劳动力的素质,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适应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对劳动者技术素质的要求,新成长的社会劳动力在就业前必须经受专业技术业务的培训,考试合格,方可就业。各企事业单位需要补充的新职工,都必须从各级各类专业技术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的毕业生、结业生中招收(粗壮工除外
)。凡没有编制培训计划的单位,需要补充新职工,必须先报经市劳动局在全市就业前培训班毕业生中调剂,无法调剂时,才能核拨部分劳动计划指标从社会上招用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高、初中毕业生,但录取之后必须进行不少于半年的专业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操作
,并正式鉴证劳动合同。
第二条 高、中级科技人员由各类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培训,中级和初级技术工人由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进行培训。
第三条 各企事业单位应根据本企业生产发展和劳动力更新需要,提前一至三年按工种专业和初、中级层次编制后备技术工人培训计划,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和区、县劳动部门,要汇总所属单位的培训计划报市劳动局。市劳动局应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平衡各系统上
报的培训计划,并编制全市的培训计划,提供给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和专业技术培训班,以便设置工种专业和安排招生人数。凡不按期编制上报培训计划的单位,不再分配劳动计划指标。
培训计划要兼顾地方全民单位、集体单位,以及中央部属和省属在宁单位,以便统筹安排劳动资源。中央部属和省属在宁企业培训计划可以直接报市劳动局。
第四条 市劳动局和教育局要按工种专业需求协调组织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培训网络。市就业前训练中心和区、县训练指导站要协调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的网络。各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工种忖业的特点和各企业技术力量情况,选择有培训条件的企业定点办班,建立本系统主要
工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网络。各学会、协会以及群众团体等社会办学单位,亦可根据需要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班,以补不足。
第五条 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培训时间按国家规定的学制办理,专业技术培训班培训时间按工种专业技术复杂程度而定。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操作实习时间一般各占一半。专业技术比较复杂的工种培训时间,高中毕业生一般不少于一年,初中毕业生一般不少于两年。技术比较简单的
工种培训时间,高中毕业生一般不少于半年,初中毕业生一般不少于一年。培训期满,考试合格,被正式录用后均应见习一年。
第六条 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的经费,按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办理。市、区、县训练中心和指导站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可向用人单位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不足部分,经审核后,在劳动就业经费中列支。各主管部门定点办班为本系统各企业培训的经费,由委托培训单位在营业外
项目列支。
第七条 按照自愿报名,自选工种,自费学习,不包分配,择优推荐的原则,除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外,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培训班可酌收学费,生产实习期间可由实习的所在单位发给伙食补贴。培训期满被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的见习期间,初中、高中培训生分别
按所在单位一级和二级工资标准发给见习工资;见习期满,初中、高中培训生分别按二级和三级技术等级标准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并能完成劳动定额者,按其标准发放工资。一年后,二级工可申请并经领导批准参加高一级技术考核,确已达到三级工技术水平,又有完成生产任务者,可定为
三级。
第八条 各主管部门在所避单位定点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应制定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用教材等具体方案,报市训练中心审批;中央部属和省属在宁企业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方案可直接报市训练中心审批;区、县属单位,由区、县训练指导站审批,报市训
练中心备案。
结业考核,由主管部门进行;部、省属在宁企业由办班单位考核。同产业、同工种的专业技术培训班由主管部门组织统考,部、省属办班企业也可参加。合格者造册向市训练中心领发南京市专业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
第九条 市劳动局是就业前培训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市教育局负责全市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检查和服务;市就业前训练中心负责专业技术培训班的组织、管理、指导、服务、监督、检查, 第十条 过去规定如与本办法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本办法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1986年4月2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和本自治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自治区境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条例》和本办法。
军事活动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由军队另行制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并具体对工业噪声污染和建筑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民航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辆、火车、船舶、航空器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部门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环境噪声标准与监测
第四条 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根据需要,可以拟订自治区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备案。
凡是向已有自治区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生活区域排放环境噪声的,应当执行自治区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五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或自治区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具体划定本行政区域中的各类生活环境区域,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备案。
第六条 环境噪声监测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监测方法。噪声监测数据以环境保护部门认可的为准。噪声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由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第七条 凡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由环境保护部门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征收的超标准排污费按自治区规定的办法管理和使用。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或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放噪声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检查部门根据需要,可以要求被检查者提供下列资料:
(一)噪声排放情况,噪声源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
(二)消音或防治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
(三)监测仪器、设备的型号和规格以及校验情况;
(四)采用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记录;
(五)限期治理执行情况;
(六)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
(七)与环境噪声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方面的资料;
(八)其他与噪声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
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三章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第九条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批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验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环境保护部门接到申请验收报告后,应在一个月内予以验收,逾期不验收的,视为合格。
第十条 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排放的噪声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必须在改变前及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
需要拆除、闲置或者更新改造噪声污染处理设施的,必须提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写明理由。环境保护部门接到申报后,应当在一个月内予以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噪声防治设备因事故停止运转,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一条 企业、事业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523)。
生产场所的工业噪声不得有损劳动者的健康。凡有噪声源的单位,应积极采取治理措施,确保劳动场所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不得将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噪声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
第十三条 对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厂界噪声标准,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限期治理。
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三资”企业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按《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执行。非人民政府管辖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决定。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应当按前款规定的管理权限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报告治理进度。完成限期治理的,由有管理权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验收。对由人民政府决定限期治理的,环境保护部门验收后应将验收结果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四条 生产国民经济建设急需产品的企业,确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并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协议内容应当包括:确定噪声排放时间、强度控制标准以及噪
声污染者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和义务等。
协议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环境保护部门监督履行。
第十五条 进行产生强烈偶发性噪声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事先向当地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提出申请,提供产生偶发性噪声的噪声源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等有关资料,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进行产生强烈偶发性噪声活动前,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应当联合向社会公告周知。公告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四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制值》(GB12523)。
第十七条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机械、设备排放环境噪声可能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的,必须在开工十五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能使用该机械、设备施工。
环境保护部门应在收到申报后十五日内予以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八条 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危害周围生活环境的,北京时间每日12时至14时30分,23时至次日6时,不准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除外。生产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或者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须经县级以上(含县级)环境保
护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 向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场界排放标准,确因经济、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按照本办法第十四条执行。

第五章 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把机动车消声器和喇叭声检测列入年检、初检内容,不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得发给行车执照。
第二十一条 各类机动车辆、船舶必须按规定使用声响信号。
县以上公安和交通管理部门为防治交通噪声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根据各自职责,可规定禁止机动车辆、船舶行驶或禁鸣喇叭的地段及时间,并树立标志和公告,各类机动车辆、船舶必须严格遵守。因特殊需要临时进入的,必须经公安或交通部门批准,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第二十二条 航空器在起飞、降落和飞行中产生的噪声,应符合航空器噪声排放标准和《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
禁止航空器在城市市区上空作超低空训练飞行。
第二十三条 在市区水域内航行的各种机动船舶,禁止使用高音喇叭及汽笛。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遭遇危险;
(二)能见度较低;
(三)交通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交通部门应加强对所辖区域内港口设施和船舶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符合《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339)。

第六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四条 凡产生噪声的文化娱乐设施,其排出噪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必须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和城市功能区划布点要求,并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以及提供防治措施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凡在街道、广场、公园、居民区、疗养区、风景名胜区使用大功率的广播喇叭或宣传车的,应事先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申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外:
(一)抢修、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
(二)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大型集会、主要交通干道交叉口作短暂的交通疏导。
第二十六条 禁止工商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采用发出高大声响的方法招徕顾客。
禁止任何人在22时至翌晨6时喧哗吵闹,干扰四邻。
城镇营业性公共娱乐场所内的噪声不准超过85分贝,场所结构必须具有隔音设备。严禁在场所外设置扩音器。
第二十七条 使用家用音像电器、乐器及在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使噪声对室外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得干扰他人。
第二十八条 燃放鞭炮和烟花必须按市、县的规定进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处以罚款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拒报或谎报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噪声排放登记事项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排放噪声超过排放标准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三)拒绝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四)不执行人民政府作出的限制作业时间的规定,或者未经批准,午间或夜间在居民区、文教区、疗养区进行妨碍居民休息的建筑施工作业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五)使用机动车辆排放噪声超过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
(六)火车驶经或者进入市区、疗养区、风景名胜区使用汽笛的,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
前款第(五)项由公安部门执行,其余由环境保护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执行。
第三十条 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除追收排污费或者超标准排污费及滞纳金外,环境保护部门可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事业单位,除征收两倍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污染危害程度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由交通管理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工的,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将产生严重噪声污染的设备转移给没有噪声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可以根据情节,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由当地公安部门依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 罚款所得全部上缴当地财政。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5月10日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实施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潍坊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实施办法》的通知

潍政办发〔2007〕5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上属驻潍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ΟΟ七年七月七日

  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表彰在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促进和推动我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外国专家奖励办法》、《山东省外国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外国专家,是指应聘、应邀在我市农业、工业、科研、教育、卫生、文化、金融、体育、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各类外国专家。

  第三条 “鸢都友谊奖”是我市对外国专家设立的专项奖励,每年评审一次。

  第四条 “鸢都友谊奖”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 外国专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获得“鸢都友谊奖”:

  (一)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市现代农业、农产品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设施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我市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积极向我市传授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我市企业产品升级换代、科技攻关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解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或填补了某项空白,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为我市工程建设项目的建成、投产、运行管理等做出突出贡献的。

  (四)积极为我市培养人才,捐赠有重要价值的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出版、卫生、体育、对外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五)外国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友好人士为我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

  第六条 “鸢都友谊奖”的申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由聘请外国专家工作的单位提出申请,填写《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审批表》,经所在县市区或聘请单位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人事局,市人事局统一组织评审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申报单位按《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审批表》的内容和要求认真填写,一式三份,并附有关说明外国专家工作情况的材料(含工作照片或光盘等)。所报材料应翔实可靠。

  (三)需要对做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专家进行表彰时,可写出专题报告,随时申报评审。

  第七条 荣获“鸢都友谊奖”的外国专家,由市政府举行授奖仪式,为其颁发“鸢都友谊奖”荣誉证书。

  授奖仪式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对颁奖期间不在我市的获奖外国专家,可根据情况在外国专家再次来我市时或采用其他方式举行授奖仪式。

  对已经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友谊奖”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一般不再授予“鸢都友谊奖”。对我市做出较大贡献的,可授予“潍坊市荣誉市民”。

  凡是获得过“鸢都友谊奖”的外国专家,不论在我市工作次数多少,时间长短,不再重复授予。

  第八条 潍坊市外国专家“鸢都友谊奖”评审委员会,负责“鸢都友谊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分管市长、市人事局局长担任,委员由人事、外事侨务、公安、教育、科技、经贸、外经贸、卫生、农业等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审过程中,市人事局可以组织有关人员对申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

  第九条 对获得“鸢都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在不违反国家保密规定,不影响外国专家安全和利益的前提下,可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其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前应征得聘请单位和外国专家本人的同意。发稿前,应提交市人事局审核。

  第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